Classification
Articles
有哪些方法可以对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校准?
适用场景:全型号钳形表,出厂 / 使用 / 重大故障后必做
操作步骤:
取配套5.1Ω 校准环(精度 ±0.5%,如 FLUKE 1623-2 标配环),清洁钳口油污;
垂直钳住校准环中心,确保钳口闭合(听 “咔嗒" 声),连续测 5 次取均值;
判据:均值∈[4.95Ω,5.25Ω](±5% 允差,依据 DL/T 475-2017),单次偏差>10% 需返厂。
案例:某 DT266 表测环显示 6.1Ω(超差 19%),拆机发现钳口簧片磨损,更换后校准合格。
注意:校准环需定期送计量院溯源(建议每年 1 次),严禁用普通电阻替代。
二、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内阻零点校准(日常自检核心)
适用场景:开机异常、测量值持续偏低时
操作步骤:
关机状态下长按 “ZERO" 键 3 秒,进入零点校准模式;
保持钳口张开(不夹任何导体),等待 10 秒至显示 “0.00Ω" 或 “OL";
异常处理:若显示固定值(如 0.15Ω),用酒精棉签清洁钳口氧化层,重复校准 3 次;
特殊情况:-10℃以下低温开机,允许零点漂移 0.02Ω(预热 15 分钟后自动恢复)。
数据支撑:某变电站运维记录显示,每月零点校准可减少 43% 的误报警(2024 年统计数据)。
三、分段分压校准(复杂接地系统专属)
适用场景:多段接地体(如杆塔地网分 3 段焊接)
操作步骤:
断开所有并联接地引线,确保被测段独立;
用 0.1Ω 标准电阻(精度 ±0.1%)替代一段接地体,钳测该段阻值应 = 标准电阻 ±0.02Ω;
案例:某风电塔筒接地分 4 段,校准发现第 3 段测值 0.18Ω(标准 0.1Ω),定位到焊接点虚焊。
技术要点:需配合万用表测量分段电压(U=IR),验证欧姆定律符合性(偏差<3%)。
四、双表比对校准(现场快速验证)
适用场景:无校准环时的应急校准,需 2 台同精度表(如均为 0.5 级)
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操作步骤:
同时钳住同一接地体(如避雷器引下线),A 表测 3 次取均值 A_mean,B 表同理得 B_mean;
判据:|A_mean - B_mean| ≤ 0.1Ω(小阻值)或≤10%(大阻值>1Ω);
例:A 表测 0.62Ω,B 表测 0.67Ω(偏差 8%,合格);若偏差>15%,需送第三方检定。
注意:比对表需提前实验室校准,差值记录存档(有效期 3 个月)。
五、温度补偿校准(环境敏感型场景)
适用场景:温差>15℃的户外作业(如南北极科考设备)
操作步骤:
在恒温箱(23℃±2℃)中,用校准环测得基准值 R0;
模拟目标温度(如 - 40℃、60℃),保持 2 小时后测环值 Rt;
计算修正系数:K=Rt/R0,超出 [0.95,1.05] 范围需启动温度补偿功能;
案例:某矿区表在 - 20℃测环值 5.8Ω(23℃基准 5.1Ω),修正后 K=1.14(超差),返厂更换温补电阻。
标准依据:GB/T 26826-2011 要求温度影响≤0.05%/℃(精密型表)。
校准周期与记录规范
实验室表 每 6 个月 校准环编号、温度、湿度、校准人
现场作业表 每月(潮湿 / 粉尘环境) 零点值、校准环偏差、环境温度
新购表 使用前 全量程 5 点校准(0.1Ω/1Ω/10Ω/100Ω/1000Ω)
常见校准误区规避
“校准环随便夹":必须垂直夹取环中心,倾斜>15° 会引入>5% 误差(实测数据);
“低温下忽略预热":-5℃以下开机需预热 30 分钟,否则钳口磁导率变化导致零点漂移;
“用导线短接代替校准环":导线自身阻抗(如 1 米铜线 0.01Ω)会掩盖表计误差。
总结:3 级校准体系
日常级:零点校准 + 校准环日检(5 分钟 / 次,运维必做);
专业级:分段分压 + 双表比对(季度校准,需 2 人互核);
溯源级:年度送计量院(全量程误差校准,出具 CNAS 报告)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确保钳形表在 ±5% 精度内可靠运行(依据国网 2025 版《接地装置检测规程》)。例如某换流站 2024 年通过校准发现 3 台表超差,及时更换后避免了 2 起接地故障误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