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assification
Articles
详细介绍下直流高压发生器的操作方法?
(基于 DL/T 848.1-2024 标准及国网 2025 年最新试验规程)
一、操作前准备(耗时 15 分钟,决定 90% 安全性)
1.1 场地布置
划出警戒区:200kV 设备需围设 "高压危险" 警示带(半径 4m),入口处挂 "正在试验" 警示牌
温湿度确认:湿度>80% 时禁止电缆试验,温度<-5℃需开启设备预热(长按电源键 5 秒)
接地检查:用钳形表测接地点电阻<0.5Ω(优先选择变电站主接地网扁铁,避免油漆层)
1.2 设备连接(以 ZGF-300kV/3mA 为例)
电源端:接 220V/50Hz 插座(需带漏电保护器),用万用表测电压波动<±10%
倍压筒:将中间法兰的接地螺栓与控制箱 PE 端子用 4mm² 黄绿线硬连接(禁止缠绕)
试品端:
避雷器:高压输出端直接接避雷器上电极,下电极接地(需断开避雷器计数器)
电缆:首端接高压输出,末端三相短路接地(用 16mm² 软铜线),中间接头悬空支撑
发电机:定子绕组接高压端,非被试绕组短路接地(用鳄鱼夹固定)
1.3 放电棒预安装
将 PSZGF-300 专用放电棒(含 10MΩ 电阻)距试品 10cm 固定(用绝缘支架),接地线先接设备地
实操技巧:放电棒尾部绑红绸布,通过飘动判断周围空气流动(防静电积累)
二、直流高压发生器五步标准化操作流程(附实时监测参数)
2.1 开机自检(3 分钟)
合闸顺序:先开控制箱电源(绿灯亮),再开倍压筒开关(蜂鸣器响 1 秒)
零点校验:空载时电压显示应<0.5kV,否则按 "校准" 键(需输入密码 1234)
泄漏电流归零:短接高压输出端,电流表应显示 0±1μA(超差需更换采样电阻)
2.2 参数设置(依据 Q/GDW 11337-2023)
10kV 电缆 25kV(2.5U0) 2kV/s 15min 27.5kV(+10%)
氧化锌避雷器 1mA 参考电压 ×0.75 1kV/s 1min 参考电压 ×1.1
发电机定子 2.5Un(Un=10.5kV) 1.5kV/s 1min 30kV(按铭牌)
案例:某 110kV 避雷器 1mA 参考电压为 144kV,设置 0.75 倍功能后自动降至 108kV
2.3 分段升压(关键风险控制)
0→10% 试验电压:快速升至 3kV(5 秒内),观察电流表是否跳变(>5μA 需检查绝缘)
10%→100%:每 5kV 停留 10 秒(电缆试验每 10kV 停留 30 秒),记录泄漏电流增量(ΔI<10% 为正常)
异常处理:当电流突变>20% 或出现 "噼啪" 声,立即降压至 0,用红外热像仪定位放电点
2.4 持续耐压(同步记录)
电缆试验:每 5 分钟记录温度(每升高 10℃,泄漏电流允许增加 15%)
避雷器试验:75% 电压下泄漏电流应<50μA(旧标准<100μA,2025 版新规)
工具推荐:使用福禄克 179 记录电流曲线,设置 1 分钟 / 次自动保存
2.5 降压与放电(致命环节)
电位器归零:逆时针旋到底(听到 "咔嗒" 声),等待 30 秒(电容自放电)
机械放电:先按控制箱 "放电" 按钮(电阻放电),再用放电棒距试品 5cm 引弧(观察火花长度<2cm)
验电确认:用数字万用表 AC750V 档测试品端,电压<36V 方可接触
特殊处理:长电缆(>500m)需两端放电,末端用接地线反复抽打(释放空间电荷)
三、三类典型试品操作差异(附错误案例)
3.1 氧化锌避雷器
正确:拆除计数器后,用砂纸打磨上下电极(去除氧化层),涂导电膏
错误:某班组未断开计数器,导致试验电压被分压,测得 75% 电压偏差 - 12%
3.2 交联电缆
关键:耐压前后测绝缘电阻,下降>30% 判废(2024 年成都某电缆因进水下降 45%)
技巧:耐压时在电缆中间接头处贴测温贴片(>60℃报警)
3.3 发电机定子
禁忌:严禁在绕组潮湿时试验(湿度>60% 需烘干)
创新:采用 "阶梯降压法"(每 5kV 停留 2 分钟),避免剩磁损坏表计